今年以来,上海证券交易所高成长产业债加速发行,斩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上交所高成长产业债团队已建立了高成长产业债动态项目库,通过“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深度挖掘企业融资需求,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直面债券市场难题
上交所最近推出的高成长产业债究竟是什么?“通俗来讲,高成长产业债=境外的高收益债-垃圾债,目前来看其具备更有效的市场定价、更顺畅的投融资交流、更多元的投资者结构等特点。”一位资深投资人告诉记者。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上交所累计已有53只高成长产业债成功落地,多地区、多类型企业相继完成了创新性发行,金额合计373亿元,在债券市场中小发行人、民营企业间迅速引起了热议。同时,年内已有80余家非银机构参与了该产品投资,高成长产业债已成为各类投资机构增厚收益的重要选择。
记者注意到,高成长产业债的蓬勃发展迅速吸引了其他债券市场参与者的关注。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高成长产业债的诞生可谓正逢其时。在利率中枢明显下行的过程中,投资机构收益率同步下降,长期遵循的“重城投、轻产业”投资逻辑无法继续,甚至形成了所谓“资产荒”的结构性欠配。与此同时,急需资金助力的产业类企业难以获得资金支持,融资渠道不够畅通。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日益突出,债券市场投融风格亟待变革。
“市场参与者提起‘高收益债’这个词都觉得比较负面,认为它与违约撇不清关系,这种疑虑是源于对其定位不够清晰。”上交所债券业务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坦言,“其实,市场只是需要一款既有收益,又能让投资机构买得放心的特殊产品。由此,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打造一个符合中国债券市场投资习惯,适应监管机构要求的‘高收益债’市场,以鼓励信用分层促进资质不同的产业企业融资、以必要监管守好市场底线。”
融资支持直达实体经济
“银行可以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长期资金还是需要债券市场,可我们借不到。”某江浙民营企业融资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民营主体,企业首次发债时,很多券商不敢做我们的项目(企业不在大多数投资机构的白名单内),市场关注度较少,债券卖不出去。”
不可否认,遇到上述问题的企业并不在少数。而如何打破企业融资壁垒,解决其中长期债券融资难度大的问题,一直是上交所债券市场的关切点。
为此,上交所建立了全链条的高成长产业债服务团队,对有良好的偿债意愿和信用记录,无财务造假的实体企业,创设了“交易所搭台,市场主体唱戏”的服务模式。一方面推动中介机构优化产业企业立项标准,鼓励证券公司积极承销产业企业债券;另一方面设计了上证路演、投融交流会、组织调研等多层次投融对接支持机制,帮助投资机构增加对企业的了解,挖掘产业企业的投资价值,努力为产业企业营造更友好的融资环境。
据悉,2025年以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高成长产业债发行形势良好。举例来看,广西现代物流集团成功发行了全国商贸物流领域首单省属国企高成长产业债,期限3+2年,票面利率2.95%;山西神达能源集团发行的山西省首单高成长产业债,以2.58%的票面利率刷新了企业融资成本的历史纪录。
无疑,高成长产业债能有效支持相关企业首次发行,缓解传统融资压力,有力赋能实体经济,助力优质企业把握产业升级机遇。
多种措施打消投资机构顾虑
“在上一轮(2018年前后)债券市场的信用收缩过程中,我们投资产业企业遭受了一定损失,甚至至今部分债券仍未处置完毕。现在面对产业债,我们既关注其相对较高的收益,可也担心其风险是否可控。”一位资深债券投资经理表示。
记者获悉,为了全面提升投资机构的信心,着力解决投融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信息披露方面,高成长产业债要求发行人以偿债能力为核心,提高临时信息披露的及时性、针对性,鼓励发行人通过高频次披露核心财务数据指标或强化行业特定信息披露提升发行人透明度,使投资者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经营动态与偿债能力。
投资者保护方面,高成长产业债需要设置投资者保护条款,条款内容上鼓励发行人提前了解潜在投资者意向,有针对性地约定契合发行人信用特征的内容,例如通过财务事项承诺表明业绩目标,通过限制性承诺约束核心资产转让,或通过增信担保提高兑付安全性等。
二级市场建设方面,上交所正引导主承销商为其承销的高成长产业债提供做市或询报价服务,提升债券的二级市场流动性,让投资者“投得进来,退得出去”。
此外,聚焦违约的快速处置,上交所将责成发行人在募集说明书中约定违约情形认定与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同时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探索丰富违约处置路径。
市场发展任重道远
不难看出,高成长产业债是一项服务国家战略,合理容忍信用水平变化,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和交易机制,建立风险合理分配和市场化退出机制的市场化产品。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加强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前述上交所债券业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坦言。
不过,记者发现,在上交所推进高成长产业债发展的过程中,仍有不少障碍亟待突破,其主要挑战在于扭转债券市场长期以来的观念。
一方面,在引入信用分层后,信用风险随之而来。如何对恶意逃废债进行严肃查处维护市场秩序,以及如何引导投资机构对一般经营失败引发的违约进行合理容忍、避免投资经理个人被过度问责,都是后续市场建设的关键。另一方面,目前还需要直面中介机构对高成长主体立项困难的问题,中介机构是企业进入债券市场的带路人,但也同样存在畏惧违约后受到索赔、不愿面向高成长主体展业的情形。也就是说,未来如何对中介机构责任进行有效厘清,将成为扭转市场观念的重要一环。
“我们最后还是会回归初心,引入有合理风险偏好的资金,和财务真实、有偿债意愿的发行人,来带动债券市场发生真正变化,通过市场形成信用筛选机制。”上交所有关业务负责人对高成长产业债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交所高成长产业债团队已建立了高成长产业债动态项目库,旨在通过“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深度挖掘企业融资需求。
据悉,2025年下半年,上交所还将联合各条线举办全市场业务培训,并面向全市场推广和收集项目情况,推动产品常态化发行,筹备高成长产业债发行人集体路演,加快上交所债券分层市场的建设,力争全年高成长产业债发行规模达到百单。
最新配资平台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