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多家银行推出的"养老贷"产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一专门用于补缴养老保险或提高缴费档次的金融创新产品,虽然为养老保障补上了缺口,却也引发业内对金融边界的热议。目前,多家银行已经火速撤下"养老贷"相关宣传。
记者调查发现,推出养老贷的银行约有40家,包括长沙农商行、华容农商行等。其中,平江农商行、邵东农商行等推出的"养老贷"产品贷款利率,按照3.1%执行;醴陵农商行、湘潭天易农商行的贷款利率为3.2%;安乡农商行、冷水江农商行等则达到3.45%。此外,多家银行还特别注明,贷款利率固定无浮动,无任何附加费用。
该产品主要面向两类人群:从未参保但希望一次性缴满15年的群体,以及已参保但希望提档补缴的群体。以茶陵农商行的宣传案例为例,通过贷款9万元补缴社保,退休后月养老金可从180.37元提升至824.27元,扣除月供后实际到手229.7元,年增收近600元。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虽有提升,但灵活就业居民 缴费年限不足或档次偏低,部分农村居民尚未参保。临近退休时,补缴费用压力大。对养老保险而言,"养老贷"能增加缴费人数和金额;对银行来说,满足客户需求,增加信贷投放;对居民而言,可缓解缴费压力,提升养老保障水平。
表面上看,"养老贷"实现了社保部门、银行和参保人的"三赢":但细究之下,这一模式存在多重风险。
首先,贷款周期长达15年,期间可能面临参保人健康状况变化、养老金政策调整等不确定因素。特别是一旦借款人身故,剩余债务很可能转嫁子女,形成代际债务压力。其次,产品准入门槛限定59-65周岁人群,这部分客户群体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弱。
更关键的是合规性问题。根据《个人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用途通常都用于个人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贷款资金流入社保、养老领域,是否属于个人消费,存在一定争议,在制度上也并不明确。
如何看待银行推出"养老贷"?它属于何种类型的产品?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认为。
【根据现行个人贷款管理制度,"养老贷""续保贷"的性质较为模糊,存在合规性争议。个人贷款,是指贷款人向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发放的用于个人消费、生产经营等用途的本外币贷款"养老贷""续保贷"是否属于个人消费贷款,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是否属于"个人消费"用途,在制度上并不明确。此前,部分银行已经推出的"养老贷""续保贷"被金融监管部门叫停,或是因为贷款性质不清,存在合规性争议。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可对《个人贷款管理办法》进行修改或解释,明确将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作为个人消费贷款的合规用途之一。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及人力社会保障部门协同,进一步完善"养老贷""续保贷"等产品设计,建立资金使用的闭环管理,并引入商业保险等风险分担机制,既要精准地服务好低收入居民,又要防范化解经营风险。】
事实上,"养老贷"并非银行首次推出的特色信贷产品。近年来,从"彩礼贷"到"墓地贷",从"精英贷"到"校园贷",各类名目的个贷产品层出不穷。江西某银行"彩礼贷"年利率达4.9%,昆明"墓地贷"更是高达9%,这些产品往往在引发舆论争议后迅速下架。
为何银行会出现如此多的奇葩贷款呢?业内人士表示,究其原因,是这几年不少中小银行面临的最大困境,并不是放不出去贷款,而是找不到合适的借款人,于是就想着从特色上入手,给消费贷"穿新衣"。
面对五花八门的特色信贷产品,董希淼建议,金融创新应守住三条底线:
【一是特定人群应是具有正当职业、信用良好的人群,不可为从事非正当职业(如从事赌博、贩毒等违法活动的人员)的人群提供信贷支持;二是特定场景应为真实、良性的场景,不得嵌入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禁止的场景(如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三是要加强信贷资金用途和流向的监控,确保贷款不被挪用,防范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股市。此外,金融机构在营销宣传方面,要注意合规、适度,利率等关键信息披露要全面、准确,不得夸大其词,不得过度包装。】
举报 相关阅读孩子贷款,父母的公积金可以帮忙冲还贷吗?
0 昨天 15:16最新配资平台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